為什麼要推動
藉由防災社區的推動過程,可以提高民眾的危機意識,進而採取減輕災害風險、降低災害損失的行動
-
掌握社區災害風險
了解社區內可能發生的災害類別,掌握易發生的地點與影響程度
-
強化緊急應變能力
經由事前的規劃與反覆練習,作好面對災害的各種準備
-
快速回復日常生活
透過左鄰右舍的互助合作,讓社區儘速從災害衝擊中復原
-
鼓勵參與及學習
學習防救災知識與技能,促進民眾參與防救災工作
-
強化社區行動力
透過家園安全議題的討論與規劃,讓想法得以付諸實踐
-
增強社區凝聚力
凝聚民眾向心力,孕育社區認同感
誰來推動
防災社區需要社區組織踴躍參與、專業團隊提供協助,以及政府機關給予支援
-
專業團隊
提供專業知識與技術-
災害專家
結構技師、土木技師、水保技師、水利技師 -
學術單位
大專院校災害相關、系所防災中心 -
民間組織
救難或救助團體、慈善團體 -
私人企業
顧問公司、工作室或事務所等
-
災害專家
-
社區組織
參與計畫執行之主體-
社區意見領袖
村里長、理事長、總幹事、宗教領袖 -
組織成員
社區發展協會、媽媽教室、巡守隊、防汛志工、土石流防災專員
-
社區意見領袖
-
政府機關
負責計畫之監督與行政支援- 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
- 縣市政府
- 鄉鎮市區公所
- 警消醫護單位
怎麼推動
很難有一套適用於臺灣每個社區的標準推動程序,但是只要掌握6大步驟,推動防災社區一點都不難
做伙來推動
一開始若能獲得社區認同與支持,大家相揪來參加,推動起來就能事半功倍
-
掌握社區概況
了解社區的環境概況,掌握地方派系網絡,建立良好夥伴關係
-
組成推動小組
拜訪社區意見領袖及組織幹部,達成推動共識,共組推動小組
-
活動說明宣傳
配合多元管道,利用社區既有網絡,號召民眾一起參與
環境總體檢
為社區進行災害方面的健康檢查,由專家與民眾共同診斷災害風險,了解社區體質,之後便能對症下藥
-
蒐集災害資訊
彙整社區歷史災害資料(災害類型、影響範圍、受災情況)及災害潛勢資料
-
進行災害環境檢查
實地踏勘社區環境,詳實調查、記錄問題點與資源點
-
建立防救災檔案室
調查社區的防救災資源與特殊需求者
鄉親大小聲
邀請社區內的男女老少,共同討論社區防救災議題,一起思考解決方法
-
分析災害風險
討論環境檢查地圖上的各式資訊,整體評估社區在災時容易面臨的狀況,以及潛在的防救災問題
-
歸納防救災議題
將發掘到的防救災問題逐一寫在便利貼上,依照性質加以分類,歸納成為社區防救災議題
-
研商防救災對策
針對已歸納的防救災議題,思考不同層級(家庭/社區/政府)或不同階段(減災/整備/應變/復原重建)可以採取的行動
防災俱樂部
將社區防救災對策具體化為社區防救災組織與行動計畫
-
防救災任務分工
將社區可執行的防救災工作,依照機能與性質進行分類
-
防救災組織架構
針對不同性質的任務分工,參考社區既有組織加以調整,規劃為社區防救災組織架構
-
災害應變計畫研擬
彙整社區防救災組織任務,發展出社區災害應變計畫
社區健身操
透過緊急應變技能的訓練與災害演習,讓社區面對災害不再手忙腳亂
-
災害境況模擬
針對災時的各種境況,由社區防救災組織各組共同進行室內演習
-
實地演練
配合社區實際環境,模擬災害發生情況,實地操作緊急應變工作與程序
-
技能訓練
學習緊急應變技能,如CPR、傷口包紮、人員搬運、滅火、災情通報等
逗陣來參與
配合社區的慶典或集會活動,推展防災社區成果,吸引更多民眾投入社區防救災工作